只要解决了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的定位问题,央行、互联网和商业银行三者间的竞争也许是好事,可以从分散与集中两个角度提升金融中介服务的有效性。
政府平均支出占GDP的比率从从卡特政府期间的21.2%提高到里根第一届政府期间的22.9%。最后,受到美元关键货币地位的影响,再加之美国制造业引领全球生产体系的发展,这就造成了以出口为导向的国家和欧佩克成员国为核心的全球储蓄过剩,随着跨国企业大举在海外投资,美国制造业创造就业机会的能力被严重削弱。
一旦社会支出具有政策优先权后,很难再做出改变。国际收支调整机制中的善意忽略问题源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安排,即美国不承担维持美元与其他货币之间平价的责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20世纪70年代初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离岸金融得到充分发展并为放松规制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因此,美国不必非要提高利率来遏制过度支出,只要欧洲保持高储蓄率,自由流动的资本仍然将超出商品与服务的实际转移。正因为如此,个体消费者不再把钱存在银行账户,企业开始发行商业票据进行融资。
美国对政策自主权的偏好尤其反映在国防开支、减税和社会支出这3个方面,在这3个政策偏好上,国防开支得到两党的一致支持,其中共和党更支持减税,民主党更支持社会支出。在小布什时代,共和党总统和国会合作实现了减税这前一半使命,但是与此同时又不得不出于政党政治的原因,在扭转后冷战时期国防开支缩减趋势的同时又扩大国内社会支出。例如,支付机构网络支付清算平台(即网联)建成运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建设等。
第四,中国支付行业的宏观审慎监管。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过去5年,在支付市场各类服务中,业务规模(笔数和金额)增幅排名最前、最具活力的主要是以新技术驱动、新系统支撑的各类新型支付业务。其直接原因是银行卡业务明显地被无卡支付、手机扫码分流,移动、线上支付迅速替代柜面业务。简而言之,需要市场主体逐步形成最广泛、最严格的合规意识。
在支付业务处理能力方面,系统容量、处理能力、保障能力、灾备能力仍需兼顾强化。2015年以来逐渐形成的政府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司治理的一体化监管体系和严监管常态化趋势是未来市场各方理解监管、认识监管中的不变量。
三是业务规则的完善健全与层级提升。其中,通过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经济中的资本密集程度将提高。在新的支付生态下,支付行业市场结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零售支付领域,尤其是增长最快的移动支付领域,支付宝、财付通两家机构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90%,基本上形成了双寡头的市场结构。同时,市场各方也要注意到,支付体系监管正处于从微观的安全效率目标发展到兼顾宏观审慎管理的进程中。
在支付行业发展重心、发展生态和竞合力量的变化中,支付行业竞争与合作的重点已经步入以新技术驱动的、以数据分析透视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效能深化利用阶段。正是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的支付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可以说,这种围绕开放经济、新经济需要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趋势仍处于不断深化的进程中。综合以上分析,往前看,是迎面而来的新的转型发展要求和基础性新技术广泛应用。
过去10年,随着非银行支付机构登堂入室,实时零售支付逐渐成为支付行业的发展重心。第一,基本方向——把握实体经济需求与供给侧改革趋势。
随着对支付清算结算规则、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新技术应用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成果很多,其中尤以各类市场化、支付类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发展引人注目。支付行业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不均衡、不协调发展的情况客观存在,例如零售支付与批发支付、新兴与传统支付工具、城乡支付服务、境内与跨境支付等。
客观地说,支付行业长期健康发展需要支付制度规则根据新的条件进行改进与提升。除5G之外,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金融云、大数据等诸多新技术及其组合都可能带来支付行业、金融业乃至整个经济由点到面的突破性影响。近年来,人民银行针对支付机构违规问题的行政处罚也主要集中在特约商户资质审核、网络支付接口管理、交易处理、资金结算等方面。此外,支付行业在综合效能深化的过程中要重视创新的衍生风险管理,特别是要关注新技术应用对支付产业链延伸新领域的风险管理,比如支付业务新型受理终端的生产厂商、数据处理技术的提供厂商以及其他来自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操作风险等。归纳起来看,消费者需求、实体经济需求以及支付服务追求安全效率平衡的基本特征,一直是支付行业相关各方推动创新发展的基本动力。过去几年,在解决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的过程中,市场各方基于不同视角提出或采取的回归本源、守正创新等各类建议、措施,都蕴含着对支付业务和市场发展理解的不断加深。
这也是未来科技创新推动支付业务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关键。在中央银行日益重视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框架下,市场各方都需要逐渐树立、培育和强化宏观审慎意识。
在处理方式上需要继续沿着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第三方服务)方向发展。这证明了技术驱动对支付业务发展的重要作用。
从新型支付应用的市场拓展来看,新的支付习惯的培育也少不了市场主体以多种优惠、补贴形式表现的资本投入。经济金融发展决定支付体系发展,中国经济正进入行业整合洗牌、产业转型升级、市场持续开放的新阶段,客观上也需要与之适配的以支付体系为代表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从个人观察来看,对支付行业而言,5G环境下的VR(虚拟现实)和AR(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在更加复杂的交叉验证、信息综合条件下开展客户身份识别与实名制管理,进一步提升支付行为的安全与效率。这一点与前述支付服务综合效能深化一脉相承,是支付服务应用于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等新领域的关键。例如建立市场主体间(支付机构、清算设施以及整个产业链条)基于业务创新的联合实验机制,对于降低创新不确定性是十分有益的。一方面要更广泛地考虑自身市场行为的宏观影响,避免微观主体利益与宏观整体利益的冲突与矛盾。
第二,支付体系综合效能的深化关键在能力的提升。特别是接口被转接用于非法交易、违规外包相关业务、持续的身份识别措施不到位,未确保交易信息真实性、完整性、可追溯性,以及在支付全流程中的一致性等问题产生了很多的不良后果,影响了行业声誉。
竞争合作重点的变化——以新技术驱动综合效能深化。尽管目前这些问题还不突出,但从支付行业的基础设施和准公共产品特性出发,均衡与协调发展是长期发展必须考虑的问题。
如果按照创新效果评估,可以把技术创新大致分为三种类型:节约劳动的技术创新节约资本的技术创新中性的技术创新。四是均衡与协调发展的问题。
从更为广泛的技术组合来看,5G+在包括支付行业的各种产业上的应用值得期待,而且随着探索的深入会有更多的应用出现。WEF(世界经济论坛)预计到2025年,全球10%的GDP将存储在各类区块链系统中。第三,金融科技创新中的合作机制。往后看,是已经存在的行业基本特征、市场竞合重点变化等客观变化。
回顾近10年支付行业的发展历程,基础关系违法、内部管理失当以及外部欺诈等构成了支付市场发展中的主要风险图谱。进入 巴曙松 的专栏 进入专题: 金融科技创新 支付行业 。
一是支付业务信息处理基础能力的继续提升。国际清算银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中界定的重要支付系统、中央证券存管、证券结算系统、中央对手和交易数据库等五类金融基础设施,都涉及大量规则与技术的有机组合。
支付行业进入新阶段的推动力 经济转型发展需要适配的金融基础设施。近年来,支付行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影响之一是节约了大量活劳动,而与此同时,物化劳动投入大大提高。
留言0